宝石珠宝世界

掌握深海之钥 劳力士如何征服深海

发表于:2024-04-30 作者:宝石珠宝世界
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30日,"潜水时,时间至为关键。因此,拥有精准、坚固、可靠的腕表是必不可少的。"- 亨利·吉尔曼·德劳兹(Henri Germain Delauze),Comex 创办人如此说道。 1988 年,法国潜水公司

"潜水时,时间至为关键。因此,拥有精准、坚固、可靠的腕表是必不可少的。"- 亨利·吉尔曼·德劳兹(Henri Germain Delauze),Comex 创办人如此说道。 1988 年,法国潜水公司Comex (Compagnie Maritime d'Expertises) 的Hydra VIII 任务,以534 米深度刷新世界开放水域深潜纪录,潜水员于任务期间均佩戴劳力士Oyster Perpetual Sea-Dweller腕表。

当时此腕表是全球海洋工程领先者的标准装备,亦是该公司唯一完全信赖的腕表,让专业潜水员可在深海饱和潜水。事实上,精准的时间控制对潜水的各个阶段都至关重要,而此腕表亦曾在极端环境下顺利完成过千次潜水任务。此传奇腕表配备劳力士专利的排氦阀门,伴随潜水员征服深海。劳力士现推出此腕表的最新版本,在加入创新技术的同时,亦保留了原款腕表经典的美学特色。

潜水员的腕表

Sea-Dweller于1967 年面世,防水深达610 米(2,000 呎),及后于1978 年增至1,220 米( 4,000 呎),专为海底工作人员及水圈探险家等深潜先驱而设,在覆盖地球表面近70% 的水域中穿梭。而Sea-Dweller 与潜水人员同样必须适应混合气体,此气体为高压环境而设,由氦气或氢气等轻质气体组成以供呼吸。为了安全无损地释出气体以及避免出现可致命的减压症,在浮出水面前,潜水员须长时间减压,而腕表亦须经历同样过程。有见及此,劳力士于1967 年面世的Sea-Dweller 中加入专利研发的重要装置──排氦阀门。这个装嵌于表壳的安全阀门设计巧妙,在日益普及的深潜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,而Comex 正是此范畴的领导品牌。 Comex 公司已故创办人兼总裁亨利·吉尔曼·德劳兹(Henri Germain Delauze) 是深海潜水的先行者,他曾谈及最喜欢的腕表:"对于呼吸氢气的潜水员而言,劳力士腕表是不可或缺的。"他解释:"潜水时,时间至为关键。不论是基本操作、改变混合气体的成份、计算减压停留的时间或是进出潜水钟,一秒都不能出错。因此,拥有精准、坚固、可靠的腕表是必不可少的。"

此腕表是全球海洋工程领先者的标准装备。

法国潜水先驱Jacques-Yves Cousteau与COMEX 创立者Henri-Germain Delauze在1955年的合影

征服深海

要了解Sea-Dweller 举足轻重的地位,我们得从1960 年代初人类挑战深海的全盛时期说起。配备压缩空气进行水肺潜水的深度限制大约为60 米,这主要考虑到生理因素,如超出此深度,压力会令空气变得有毒。一般空气的含氮量近80%,氮气可以造成俗称"深海眩晕"的严重麻醉作用,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潜水员都会神志不清。在66 米以下,氧气亦会变得危险,因为氧过多会影响神经系统,令人产生痉挛与失去意识。

由于潜水员有可能会受减压症影响,故若要中和这些积聚的气体,便不能太快返回水面。如果潜水员要在海平面60米以下逗留40 分钟,便须花两小时缓缓上升,而其间更须在减压站停留数次,此程序必须严格进行,否则将无法排放积聚在体内的惰性气体。此外,潜水员亦须确保有足够的空气在这段时间逗留在水中。由于减压时间随深度增加,要跨越60米的深海障碍,我们显然需要寻求其他解决方法。 1960 年代初期,两个创新的方法应运而生:其一是研发成份与空气不同的混合气体以供呼吸,免除空气的毒性影响;其二是饱和潜水,这方法有助缩短减压时间,并降低随之而来的风险。

劳力士第一款防水蚝式表

劳力士蚝式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宣传海报

人造空气

倘若一般空气在压力下会对人体有害,那为什么不呼吸其他气体?人造呼吸混合气体正好开启了深海之门。一般空气由约80% 的氮气和20% 的氧气组成,但只有氧气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。而氮气会变为有毒,视乎个人体质,潜水员大多会在水深40 至60 米之间出现氮麻醉。有科学研究指出,空气中的氮气能以氦气取代,人类吸入人造氦氧混合气体(氦氧)后,并不会产生任何生理影响,而且这两种气体均不会在水压下令人昏迷。再者,借由增加氦气的比例便可避免氧中毒,而借此方法更可跨越60 米的下潜障碍。

及后,其他限制亦被化解,如使用由不同份量的氢、氧、氦及氮气组合而成的混合气体,便可避免在超过150 米水深长时间呼吸氦氧潜水而引发高压神经综合症。借着在不同潜水阶段使用不同组合的混合气体,于1960 年代起可下潜深度便逐步加深,而减压时间亦逐渐缩短。 1961 年,在瑞士马焦雷湖(Lake Maggiore) 便有潜水员创下222 米的开放水域下潜纪录。翌年,一名潜水员在加州海岸对开的太平洋下潜至313 米。此纪录在当时震惊整个潜水界,并为新一轮的海洋探险揭开序幕。

劳力士Sea-Dweller 4000

水底生活:深海居民

下潜更深处并非征服海底世界的唯一目标。人类一直憧憬可长时间留在水中活动,甚至在水中生活。于1960 年代,在法国和美国便曾进行水底居住的实验,并找到方法应对人类在海洋探险的另一局限──减压。当时,劳力士便为一枚坚固的潜水腕表冠以"Sea-Dweller" 之名,而此腕表便是从这些水底居住实验计划中获得启发。

减压是潜水时间的一大局限,也是潜水的一项难题。这不仅影响深海潜水员可下潜的深度,以及在水中可停留的时间。例如,潜水员在海面90 米下15 分钟,便需花近两小时减压,方能安全返回水面。而在水深300米活动10 分钟,理论上更要减压超过20 小时。潜水多数分钟或下潜深多数米,便足以令减压所需的时间大幅增加。

此外,这亦会对生理造成影响,例如可导致瘫痪或死亡的减压症。人体在水压下就如一瓶汽水。气体受压会在水中溶解,而由于人体是由近65% 的水份组成,部分吸入的气体便会在血液和身体组织中溶解。若上升时没减压,就有如猛力摇晃一瓶汽水,然后突然打开瓶盖:气体会以泡沫爆破的方式释放。而在人体组织中,气泡便可造成严重器官损害。因此,瓶子必须逐步缓缓打开,方可安全释放气体。基于同样原理,潜水员必须在减压站停留,方可循序渐进地释出积聚在身体的气体。

1 / 2
0